峴港四日三夜累人遊(一) – 玩轉五星級酒店

每次回港都會去一、兩個小side trip,今年就去了越南峴港,對,這是個4日3夜累人遊,怎樣累法容後再談,還是先講講吃的吃的吃的吧!
坦白說,越南峴港還未發展得像胡志明般,到處都能找到好吃的食肆,但在這個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沿海城市,卻有全國首間由米芝蓮大廚主理的餐廳。
La Maison 1888位於五星級的洲際酒店,該酒店於茶山半島(Son Tra Peninsula)依山而建,和朋友不想入黑後坐的士行山路,最後決定一試他們的午餐。
的士繞著山路而上,能望到豎立在山上,高逾60米的大理石觀音像,不過我們的目的地並非靈應寺,而是山頂的酒際酒店,跟 200間房間和villa別墅佈滿整個山頭,離遠看到已覺得甚為壯觀。
踏入酒店大堂,設計帶點中國風卻不失越法風格,餐廳及水療等分別位於Heaven、Sky、Earth和Sea四個層段,專人駕駛迷你纜車接載住客到各樓層。
La Maison 1888曾被CNN選位2016全球十大最佳新餐廳之一,其裝修概念是重塑一個十九世紀旅居法國殖民地家庭的故事,餐廳被設計成古典大宅般,而用餐區就像不同房間,均有主調連貫但每間的佈局擺設亦不同。
我們被帶到只有廿多個座位的用餐區,坐在半圓沙發向後望,能飽覽觀音山及東海的美麗景緻。
這餐廳的最大賣點,當然是邀得擁有多間米芝蓮餐廳的法國名廚Pierre Gagnaire主理,在香港經營於文華東方酒店,米芝蓮兩星餐廳Pierre的他,為La Maison 1888設計融合越南特色的法國菜。
其實這餐廳今年1月底才開始提供午餐,有4道菜和5道菜選擇,我們均點了4道菜,頭盤是蔬果他他配紅椒湯加青瓜泡泡,本身不吃紅椒的,還要是攪拌成冷湯的款式更不是非紅椒粉絲能夠接受,但一早知道有這道菜式的我還是吃了數口,對於越南較濕熱的天氣來說,這道湯無疑是清新之選,尤其那青瓜泡泡既漂亮味亦濃,吃後感到味蕾被清理好,可更細緻品嘗接下來的菜式。
店員端上烤海鱸配ravioli雲吞,魚柳烤得恰到好處,餡料有甜洋蔥及法國Comet芝士及Nantais牛油的雲吞味道香濃,卻不會搶走魚肉的鏡,這是整頓飯自己最喜歡的一道菜。
肉食主菜是油封鴨腿配傳統orange biggarage醬汁,鴨腿做得很不錯,但那椰菜蓉的味道跟醬汁卻不是太配,加上整體顏色一團啡效果一般,認真說吃不出跟米芝蓮名廚有關的味道。
甜品有3款,雖是法式甜品但卻加入大量越南亞熱帶風味的水果,算是具有特色,還有最後喝茶是尾隨的petite four四小甜點,整個午餐加小費盛惠還不到100加元,是我們在峴港吃得最貴的一頓飯,但以吃米芝蓮廚師主理的餐廳菜式來說就認真划算,不過這水準跟Gagnaire其他餐廳比較應還有一段距離。
餐後我們趁顧客不多,走到露天區拍照,還偷偷坐纜車到他們的私人沙灘逛了一會,從沙灘向上望,這酒店真的極具氣派,最後連計午餐我們玩足4小時才離開,那100元是物有所值的。

大逛特逛Hello Kitty超市 – 港趕遊2017(一)

剛在draft中看到這blog,原來自己一直忘了按”publish”…….這Kitty超市好像差不多要結業了……

每次回港放假前,都會記低一些「必去必吃」的地方,不過最後因每天日程總是排得滿滿,有不少餐廳試不到,不過,全球首間Hello Kitty超市,怎樣忙怎樣不就腳都要找時間逛一趟!
這些有趣的超市體驗,當然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往才好玩,所以找來同樣喜歡吉蒂貓的堂妹,一起去這間全球首間Hello Kitty限定超市。
超市共分成兩層,未走到正門已見到貓影處處,大門有大型吉蒂貓模型在「迎賓」,貨架上有Kitty紙牌和燈箱,幾乎每個角落都有東西值得一拍,但店內人頭湧湧,想找個不擾人的位置拍整個貨架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超市方面真的貫徹Kitty設計,就連購物車、購物籃以至員工制服都有吉蒂貓元素,上層賣蔬果肉食及乾貨,據說全店有大約300款Hello Kitty產品,在生果部率先見到印了不同Kitty圖案的大富士蘋果,捧了上手有一刻心動放入購物籃,但再看到每個索價99港元,還是決定忍手放低。
走過肉部沒Kitty頭型狀的牛扒,但在旁邊的壽司部卻站到Hello Kitty壽司盛盒,卷物的紫菜上印有她的大頭圖案,腐皮壽司更是她的大豆形狀,每盒78港元價錢合理,堂妹立即放了盒到購物車中。
除了壽司,在店內還可見到一些出神入化的吉蒂貓產品,例如波爾多氣泡酒連杯套裝,低鹽火鍋醬油及通心粉,結果自己買了大量Kitty朱古力及餅乾等零食當手信,雖然明知只是普通麵條,但還是買了些有吉蒂貓包裝的素麵回來,女生就是這樣容易被騙!
一直想買點非食物類的Kitty產品,可惜超市特別版公仔已售磬,剛開了間小食店的堂妹買了一條Kitty圍裙,質地耐用才88港元蠻划算,自己則挑了一條深藍配杏色,感覺低調的Kitty印花毛巾,當她得悉同樣是88元時,笑著說頓然覺得那條圍裙很便宜……沒好氣的看著她,買不到毛公仔,這小小的心頭好總算是補償呢。
結賬時店員用了特別版吉蒂貓膠袋,之後另多買一個留念,臨走前經過大門附近的主題餅店,當然是忍不住買了件圈蛋糕來吃!
回到多倫多把所有Kitty東西攤出來欣賞,然後才心滿意足的分類送給朋友作手信,要知道吉蒂貓的忠粉遍佈多倫多,不停跟她們說這Kitty主題超市只會開放至5月底,這段時間回港的話必定要自己去朝聖,體驗非吉蒂迷不能理解的快樂呢!

別因偏見成井底之蛙

當記者找題材從來不是容易的工作,和同事商討題目不時會感到很氣餒,要找到讀者有興趣,又或者對他們來說夠資訊性的故事可以是極度困難的事,如周五前未有下期題材在手,接下來的整個周末都會感到不安。
這幾年協助同事完成採訪工作,如他們連續多個星期未能自己找到好題材,就會和他們坐下聊聊了解一下。
想不出故事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年輕記者曾說過自己未買屋不用交水電煤費用,亦未成家沒甚麼家庭負擔,所以對很多讀者關心的題材都欠缺知識甚至興趣,自問很理解他們的感受,回想自己亦曾經歷過這階段,覺得常常講移民查稅樓價電費蠻沉悶,但當自己買樓成家,就知道吃喝玩樂外,那些是生活中的重要項目。
聽過最愕然的一個原因,是一位剛畢業的女生說「多倫多讀者的興趣很狹隘,他們只喜歡看怎樣慳錢和哪裡有著數」,問她和朋友聊天時,會否談多倫多的東西,她搖頭。
那刻覺得很冒犯,因那位常被我指出對這城市缺乏常識的女生,侮辱了她的讀者。
不能否認這邊的新聞比中港兩地的平靜,但我們要先了解其原因,就像我們沒有按人頭計付錢找人出席選舉集會,因這邊有投票自由,不用找人來「假造勢」;我們沒有扶手電梯突然向後退的事件,因這邊的用件及檢查均嚴格;我們沒黑心食物可報道,因這邊食物檢疫把關得好。
這邊可說是國泰民安,社會不滿相對低,香港常有天價樓成交,食物價格貴等新聞,其實這邊亦有,只是程度有別。
批評讀者喜好狹窄,不單侮辱讀者,她亦在侮辱她自己,因她連做記者最基本需要有的開放思想,先了解求證才下判斷的條件亦欠奉,才畢業的她拒絕了解這地方,卻因找不到題材將問題歸咎於讀者,這是沒責任感的做法,當自己未怎樣見過世面了解世情前,武斷說經歷移民為尋更好生活的人只顧慳錢拿著數,那是對包括她親友在內,移民大多數的不尊重,亦不懂尊重自己的工作。
常說記者薪酬偏低,但這工作能讓人迅速對這城市了解更多,記得當時向那記者表示,如果她對多倫多沒興趣,那做一般文職人工差不多,壓力應低一點工作亦應相對輕鬆。
我會體諒新記者對多倫多認識不足,或未能掌握故事的重點,自己亦仍在學習當中,但卻不能接受他們存有嚴重偏見,喜好立場應有,這是獨立思考的一部分,但被個人感覺蓋過客觀分析,只會令自己淪為自我膨漲的井底之蛙,當她不屑地說這邊的讀者興趣狹隘,她正在顯示自己的思想有多狹窄。

美國大選的吸引力

 

img_1160喜歡看選舉新聞,喜歡那選情可在數分鐘內逆轉的緊張性,就像支持度一直緊貼對手希拉莉的特朗普,就被自己的言論連累,剛過去的周日最新民調顯示雙方支持度百分比的差距達雙位數。
多得特朗普,今屆大選的電視辯論娛樂性豐富,近幾個周末看綜藝節目《Saturday Night Live》,這節目上季出了個扮希拉莉扮到拿到艾美獎Kate McKinnon,今季一開場她的形態動靜扮得更神似,還加入了Alec Baldwin扮演特朗普,他的造型維肖維妙,兩人針鋒相對笑位甚多,Baldwin更不斷抽水,將特朗普說過的話加鹽加醋,惹得特朗普狠批對方的演繹極討厭。
除了特朗普的「妙語如珠」,美國大選的規例及冷知識亦是很有趣,就像原來大選於11月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舉行是和當時的人民生活習慣有關。
美國在19世紀中之前,每個州份可自行決定大選日期,但後來為了確保選舉公正決定統一日子,春天忙播種,夏冬一熱一雪要居民坐馬車或走路一、兩天到投票地點不容易,11月是秋收完畢較空閒,天氣亦涼快較適合出行。
而選擇星期二則是因為計算過舉行市集及安息日,加上交通需時的考慮,總結周二是最適合作全國性投票的日子。
至於要在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是為了不影響11月1日的宗教慶祝日子,這樣設定就能為了避免11月1日剛好是星期二的機會。
美國大選進入最後直路,多得其娛樂性超班,自己更有興趣去多看分析及其他背景故事,未來兩周會否再有人被爆客材料,認真拭目以待呢。

基本的禮貌

在電影節期間約演員導演做訪問,是一個很累人兼受氣的過程。
今年是自己第三年做電影節採訪,勞氣一早預了,但卻想不到會這樣受氣。
同事有天早上到市中心跟一位著名演員及名導訪問,怎料在現場等候期間才獲通知要取消,之後有另一個訪問,又是在不停延期後泡湯了。
自己最氣結的,應是某天下午,原本跟一齣電影的公關安排好,會在電影放映前跟男主角做10至15分鐘訪問,怎料去到現場,公關未見人,卻被其他職員要求先採訪電影公司老闆,之後一路等,男主角一直未出現,直至電影開場前15分鐘才見到那公關現身,立即走上前查問,正想打電話的他紫著正在走近的我,用從沒人對自己用過的極度異常超級惡劣態度,指著我說“No, No, NO!”。
那一刻我呆了站在原地,不是被他嚇倒,而是氣得發瘋,他打完那通電話,走過來問我要甚麼,我平心靜氣的重複之前的安排,他卻找來另一個女人,說對方會再安排。
那位一頭霧水的阿姨建議我在電影後的前往after party,說到時可以再安排單對單訪問,我拒絕再要求所有東西在開場前完成,她突然指向已到場的男主角父母,說不如跟他們聊聊,在自己還在交涉時,男主角再距離電影放映前5分鐘到場,眼見他行入戲院,忍不住大聲說「你好呀,我是明報的記者,可否跟你很快傾兩句?」
那男主角聽到後走過來,友善的聊了幾句,其他行家走過來拍照遞咪,他還指著一個最近的位置方便我做採訪,結果總算交到差有材料拿回公司寫。
其實很多明星都很友善,明白很多時候是為他們工作的公關們令人氣結,當然亦遇過很爽快很幫忙的公關大員,要知道有時訪問約不成,作為記者會覺得可惜卻會理解,但被人無禮對待卻是另一回事,當缺乏連小孩都應有的基本禮貌,那人不止應接受公關再培訓,看來還需好好學做人。

和王力宏一起過中秋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曲終人散,約華裔明星做訪問的過程是前所未有的艱難,同事原本跟公關約了王力宏做訪問,結果在她已出門後才知早上的訪問要押後到下午四時半,接下來下午二時多再獲通知要將時間推遲,結果同事等到六時多還是「食白果」。
翌日中秋節輪到我採訪他的演唱會電影全球首映,公關事前確認,未能安排一對一訪問, 在他經過紅地毯時聊聊就好,在這些安排上,記者很被動的,亦只能接受。
王力宏來到,知道是《明報》的記者,立即用「唔鹹唔淡」的廣東話說「中秋節快樂」,然後回答了好幾個問題,整個過程蠻順暢的,之後看著不接受訪問的太太進入劇院內。
他在開場前於台上說了幾句話,接著坐到觀眾席跟太太及粉絲們一起看自己的首映,坐在他們身後不遠,當片中的他唱完他寫給太太的歌,全場觀眾一起鼓掌,看到他們對望了一下,雖只見到黑影,但都感受到二人的甜蜜。
完場後王力宏未有馬上離場,由於現場是劇院有音響設備,他拿起咪高峰連唱了三首歌,當大家湧到台前拍片握手時,作為記者當然是四處張望,走到他太太附近,拍下她舉機拍自己老公表演的相片,才拍了兩、三張,突然有人拍膊頭,回望才知道那是電影公司安排的保安,他面無表情的搖頭,演後指著我的相機再指著台上的王力宏,示意拍主角不要拍人家的老婆……
照已拍,任務完成,但要等候在附近採訪章子怡對談活動的同事,中間有大約一小時空檔,趕快找地方吃點東西,原本已有人約吃晚飯做節,但因工作只能自己獨個吃,最後找了地方吃了牛扒薯條,雖然要邊吃邊寫,但過節兼要加班,吃好點是必需的。

 

等待范冰冰

今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參展華語電影不算多,不過有章子怡過來擔任Platform獎項評委,還有馮小剛連同范冰冰和郭濤等大陸影星過來亮相紅地氈,算是近年最多華裔紅星撐場的電影節。
開幕日下班後要趕往電影節辦公室拿記者証,期間收到負責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首映採訪的同事來電,說紅地氈採訪分兩部分,在戲院門外拍攝明星下車情況或在場內跟明星進入放映廳前做短訪,每位記者只能選一部分來做,最後決定幫忙留再紅地氈等車隊到達,讓操流利國語的同事入場做採訪。
那晚酷熱警報雖已解除,但仍很濕很焗促,站在佈景前的拍攝區滿頭大汗,沒準備要在街上站長時間的鞋,所以明星未到已看到雙腳腫了點。
穿著deep V秀長腿的范冰冰下車時,閃鎂燈閃過不停,她走到影迷前簽名自拍,穿著超高跟鞋的她走過King St.街車路時要人扶著以確保不會跌倒,全程只有電影節及片方專用的攝影師可走近拍照,每當他們擋在范冰冰身前,不少被指定留在攝影區內的攝記大動肝火,當中更有人忍不住說粗口責罵,說大家都是為了工作,應給同行們機會完成拍攝,有不熟悉規矩的攝記找機會走出拍攝區,立即被工作人員「捉」回去,一輪的獨照、演員合照、演員導演合照、團隊大合照,工作人員在旁邊著急,說了數次拍攝環節要完結了,但不論拍和被拍的都未有理會,直至電影即將開場團隊才轉身入場。
連計到戲院報到前跟已在門外等候的戲迷訪問,孭著相機站在街上足足兩個多小時才完成工作,已一段時間沒有在大熱天於室外工作,累的確是累,但既是記者亦是電影節支持者,當拍下影迷的熱情表現,那開心真的能將累氣抵銷。

Pokemon Go的凝聚力

image近日最多大人細路關注的,肯定是Pokemon Go,這遊戲的魔力大得難以想象,在本地推出了兩個多星期,熱潮未有減退跡象,我們跟著熱門話題走,過去兩周的周刊及剛過去周末的副刊均有以Pokemon Go為主題的文章。
本身沒看過《寵物小精靈》,早在這遊戲在加拿大正式上架前,已有朋友推薦去其他網站下載來玩,但當時沒有興趣這樣做,只是有上網了解這手機程式有何特別。
不過當自己構思故事題材時,就不得不下載來玩玩,看看遊戲運作,親自體驗箇中有趣之處,亦有去多人聚玩的地方,拍下多倫多小精靈訓練員的瘋狂程度。
Pokemon Go是蠻有趣的,和之前亦曾大熱到被廣泛報道的Candy Crush相比,這遊戲更多互動,更能凝聚玩家,晚上開車沿於人村的Main St.來回數轉看看,不少人是三五成群或一家大細的玩,在夏日好天氣的幫助下,大家都不介意在街上站站逛逛,在網上更見到網民說自己在市中心行了兩、三小時捉精靈,自己亦有去相信是多倫多最最最多人一起玩的碼頭,站在人群中玩了近兩小時,其實真的蠻好玩,這是高中時候的產物但卻沒看過卡通片亦沒玩過相關的電子遊戲,所以未能和很多game迷一樣數得出精靈的特色,我喜歡玩是因為那一起玩的感覺,這是一個很好聊的手機遊戲啊。
一個遊戲的成功,能帶動兼帶挈的真的多於想象,中央島的主流電台旅遊廣告會說起島上有補充遊戲資源的Pokestop,飲食搜尋網站立即添了「有沒有Pokestop」篩選項目,有晚去據稱玩家最多的熱點,前往中央島的碼頭玩,碼頭出入口的熱狗檔賣不停手,可說是得精靈得生意。
未知熱潮何時會完,但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正面的遊戲,鼓勵大家走到街上活動,逛逛捉精靈更是不知不覺做了運動,這總比困在家打機健康,當然凡事沉迷均會出事,就像有女生玩得瘋狂被車撞到,女生跟其媽媽一起怪責是遊戲的問題,她們忘了我們都要有自制能力,如不能獨立思考自行判斷,多好的事都只會帶來壞影響。

講飲講食講原則

image香港早前有人批評OpenRice做法不公,引伸網民指網站收錢幫食肆篩選食評才刊登,最後要公關出來澄清不會收錢出好評刪劣評。
坦白說,不管在香港還是多倫多,寫食評的人多的是,已進入了一個良莠不齊的狀態,朋友說現在網上寫手有很多,以多倫多來說,Yelp當然是集中地,而Instagram就有很多以千甚至萬計follower的博客,當中有些經常獲餐廳邀請試食,所以不時會見到同一晚有二、三十個帖,上載的是同一道菜及類似的好評,自己和不少朋友對這些都覺得有點膩,太著跡太擺明是因為吃了頓免費的所以讚好,有時會令人更敬而遠之。
朋友說現在跟Instagram找吃的中伏機會比看Yelp還要大,自己的工作要寫餐廳介紹,所以閒時懶得再在Yelp多寫,反而愛玩Instagram,每日一相寫自己吃的,全是真心喜歡,覺得不值亦會直說,總覺得這樣才是合理,人怎會吃極都不中伏呢。
剛查回看到自己約兩年前開始認真一日一相(打打廣告先,instagram @jacquelinefoodjourney 哈哈),至今有2200followers,真的有點像揼石仔慢慢儲回來,見過有人會like勻其他food blogger、餐廳、男女裝、家品以至各行各業專業,務求吸引別人「回like」,繼而吸引別人邀請參加活動,但這真的不是自己的風格,曾獲邀參加類似活動,去過一兩次真的不太enjoy,那頓飯身旁的男生好像留了兩日肚準備吃定未來兩日的糧餉般,就連放了半小時的飲品也不放過,最喜歡是跟店主聊天的部分,但之後看到同場其他參加者開始「還債」,陸陸續續「出po」,那刻看到同一道菜不停loop,將心比己想到自己看到那些流水po時反眼覺滯的感覺,開始覺得難為,最後足足用了一個星期才挑了最喜歡的兩道出來寫了兩個post,當然和其他人相比,這是不夠合作的表現。
當然不是所有food blogger都是為免費吃喝,自己亦曾在活動上認識過真心share的良心blogger,就像自己對於本身很喜歡的食店,他們搞活動當然會支持,記得去年在Bar Ape的活動吃到至好吃的啤梨softserve gelato,小店是絕對值得支持的,但總覺得免費這些事,還是寧缺勿濫。
明白「雞髀打人牙骹軟」,不少人覺得吃人一頓寫點好評是小事,但自己這些年來不斷跟同事說的,就是要他們不能因餐廳請客甚至請親友一起吃而寫好食評,不論周刊或明廚介紹的餐廳,全是記者認為值得推介的,而非因他們會落廣告或請食飯而還的人情債,當然有些食肆在文章刊登後想落廣告就是另一回事。
這些年來寫過不少餐廳推介,有店東說過其他媒體聯絡他們時,不少邊說可安排訪問邊游說買廣告,但明報卻不會這樣做,所以自己常提醒同事,要小心這些情況,別讓別人覺得我們是拿正牌去「呃飲呃食」,記得曾有記者出外拍攝烹飪示範,閒聊時說笑問店主下次來可否打折,事件傳到我耳中,結果當然是責備了他一頓,要一次嚴重的溫馨提示。
有不少讀者都說愛跟著我們的餐廳介紹去試新餐廳,保持中立是我們的責任,亦是應有的原則。
就像有讀者打電話來說有看我們的介紹,或者在Instagram收到私信問去哪裡吃飯好,說一向有follow我的帳戶,喜歡我的相片,對於只求開心share並非搏曝光搏獲邀的我來說,已是很好的回報,因Instagram認識了一些同樣愛吃一起聊吃的朋友,更是意料之外的開心。
不是要批評別人的做法,不能否認這是很可以增加exposure的方法,每人的想法做法都不同,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哪種更適合自己,坦白說獲邀當然會開心,因為別人喜歡才會發邀,自己亦沒說過一定不會去八卦去看看,但別濫別貪,絕對是自己的原則。

米芝蓮美食之旅 – Amber


談到香港Fine Dining好地方,中環置地文華東方酒店的Amber可說一直處於頂級位置。
這法國餐廳自2009年起獲評位港澳版米芝蓮二星,亦連續多年入選S. Pellegrino全球最佳50間餐廳(今年排名38,亞洲區第4位),雖然覺得很多排名都是噱頭居多,亦曾中伏跟著排行榜試到名過其實的餐廳,但和朋友去完Amber,大家都覺得兩粒星星是實至名歸。
曾在福布斯的旅遊版看過一篇文章,筆者形容Amber是香港“Weekend Wine Lunch”性價比最高的餐廳,早前回港特意跟朋友訂檯一試,事隔多月我倆形懷念那頓午餐。
侍應帶領我們進入以虎珀色為主的用餐區,天花垂直吊下的逾四千支銅管一如以往予人貴氣卻不俗氣的感覺。
他們的Wine Pairing Lunch可自選三道菜及一道甜品,而每道菜會配一款餐酒,侍酒師John Chan率先為我們倒香檳,輕輕碰杯後開始吃著特式餐前小吃,小蘑菇造型的macaron帶著鹹香,單是小吃已看得出廚師的細緻。
店員拿著麵包籃過來,內裡有多款新鮮自家製麵包,小法包外脆內軟,配無鹽牛油提升麵包的麥香,雖然很好吃但要叫自己冷靜下來,因接下來的三道菜才是戲肉。第一道菜是冷凍鵝肝,配微酸的漬柑,味道配搭得宜,再配入口清爽不甜的Riesling白酒可謂絕配。
接下來是帶子泡沫湯配珀瑪火腿多士,侍應細心地將泡沫倒進碗中,帶子刺身粒夠鮮甜,和香滑的泡沫一起入口當然是滋味無窮,配易入口,帶有果香的Bourgogne白酒,誰也不能搶走誰的風頭。
主菜我們均要了烤羊,一向對薯仔沒甚好感的我,竟將整碟七、八片薯仔統統吃掉,羊肉味濃燒得剛好有肉汁是意料中事,但那肉汁精華能鎖在薯仔當中,到一個我不能不吃的地步倒是始料不及,明白到當一道菜烹調到位,配菜都能升格一起當主。
其實未吃到主菜已覺飽,之後有cheese plate跟甜品,最後還要以Petit Four小甜點作終結,連喝多款不同餐酒,加上和好友邊聊邊笑情緒高漲,其實吃到主菜已知自己微微醉了,當侍應捧上Petit Four時,發現盒上寫著“BB+BB=BFF”,“BB”是我們之間的暱稱,“BFF”意指Best Friend Forever,雖然自己指著好友說這做法很老土,跟優雅的環境完全不配合,但心內卻是感到溫暖,很感激自己遇到這樣有心思的好友。
良伴、美食、好心情,這是難忘的一頓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