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便好 – 港趕遊2017(三)

香港中環九如坊附近,是個人至愛食肆的集中地,九記牛腩、勝香園、名人坊,還有今年回港終於有機會一試的大班樓。
早已聽聞大班樓味道一流,但身邊崇洋崇日的朋友多,要湊齊四至六人叫餸食飯卻不容易,所以某日下午知道三位友人都對晚飯吃粵菜沒異議,便馬上致電大班樓訂位。
知道要在這店即日訂晚飯是有點難度,店員說只有六時空檔,只剩下大門旁的位置,立即留名留電話滿心歡喜跟朋友確認。
準時抵達,喜歡那時尚雅致的裝修,更喜歡是店員親切有禮,未點菜已發覺好感在累積。
頭盤要了子薑皮蛋,有說這菜式來自上世紀五、六十年待的酸漬瓜果街邊檔,一向愛薑味卻不吃薑片,但友人吃了一片後要我試,說味道絕好,果然子薑片微酸開胃不嗆喉,薑肉嫩爽無渣,皮蛋蛋白有松花,蛋黃溏心味道甘香,跟子薑配搭得宜。
另一頭盤同樣是懷舊菜,蜂巢芋泥煙鴨盒外層炸得金黃酥化,裡面的芋泥綿密,跟味濃有嚼口的鴨肉粒成完美對比。
接下來店員遞上馬友咸魚煎肉餅,鹹香是意料之中,欣賞外層煎得香脆,吃的不是用料貴,而是廚師慢煎的心機,配陳醋令味道更豐富,雖是頭盤,但大家都同意這個肉餅好佐飯。
主菜要了烏梅陳醋甜酸生炒骨,薄薄一層炸漿不會吃得一口粉糰,烏梅陳醋帶來的酸度香濃得來不霸道,收汁做得剛剛好,連吃多件都不覺膩。
點梅菜蒸芥蘭因為除了烚和炒,未吃過其他方法煮芥蘭,沒想過梅菜不配豬肉鮮魚,併時蔬亦有驚喜,微鹹襯托每條都青綠爽甜的芥蘭,又一佐飯佳品,而冬菇羊肚菇炆腐皮亦很有趣,腐皮被捲成紅燒豆腐般,營養豐富的羊肚菇味道醇厚,跟冬菇的炆汁滲透腐皮,沒想過腐皮會這樣嫩滑,後來查看大班樓的網站,才知道他們用的是香港老店樹記的腐皮,難怪每口都有豆香。
最後上場的是豉油王和牛腩片銀芽乾炒陳村粉,坦白說牛腩片並非這炒粉的主角,兜亂卻不油膩的粉才是焦點所在,看起來像闊版河粉的陳村粉夠爽滑,薄身得來不失質感,重要的是牛香和豉油醬汁完全沾上,加上銀芽的爽脆可說是畫龍點睛,邊吃已決定明年回來,就算不愛在外頭吃蟹都一定要試他們的黃牌花調雞油蒸花蟹配陳村粉,想到那些粉吸盡汁料的精華已覺妙極。
喜歡這店不單是因為食物,還因為店主及大廚的經營態度,他們標榜盡可能用香港本地海鮮肉食醬料,烹調手法傳統為主不玩花效,重點是提升食材原味。
為了做到真正的原味,他們盡量自製醬汁,就像辣油雞油蔥油以至辣椒膏都是自家慢煮炮製,還有在新界搞個小農場生曬臘肉做漬物,就連鹹蛋都是自家製。
很喜歡他們在網頁提到的一句,「我們相信只要材料鮮,醬汁靚,烹調方法,簡單便好」,就是喜歡這一套。